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医药科学》 > 2015年第1期
编号:12802746
角膜塑形术在近视治疗中的作用机制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5年1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期
     2 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的作用机制

    目前认为近视的发生机制尚未十分明确,但较多的研究表明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作用的结果,而其发展则是角膜曲率、晶状体屈光度、眼轴变化和视网膜形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。其中眼轴的增长被认为是轴性近视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。

    目前认为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可能影响视网膜的成像质量,产生远视性离焦,进而引起眼轴增加,使近视性屈光不正不断发展。众多研究表明,相比佩戴普通框架眼镜、普通设计软性接触镜等,佩戴角膜塑形镜2年以上可减少眼轴增长约50%。Hiraoka等[9]进行的一项研究为期5年的临床观察表明,佩戴角膜塑形镜进行视力矫正的患者,其5年眼轴的增长比例相比普通框架眼镜佩戴患者,减少超过30%。国内谢培英[10]也通过临床观察得到相似的结果。在延长2年观察的基础上,谢培英认为,其7年的眼轴变化量比5年的变化要更少。但其所进行的观察缺乏对照组,其对眼轴的改善程度,以及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大样本观察。

    目前有较多的研究支持,周边视网膜相对屈光度影响周边视网膜的成像状态,从而影响周边视网膜屈光状态。在Smith EL.Ⅲ等[11]的研究中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400 字符